每一家店,都装着一种生活的理想。
把属于自己的际遇,放进小店,
每个故事就有了自己的舞台。
在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有很多有故事的小店,
窝在不起眼的角落,私藏着店主和他生命中的小美好,
传递给这座城市叠加不同的生命星光。
开一家咖啡铺,兜售美好
蓝原葺森林文旅产业园坐落在虞山脚下,
正如其名,它仿佛是个独树一帜的“小森林”。
店铺好似鲜活的生命在林中肆意生长。
“开在闹市的街头也好,僻静的小巷也罢,
只要有这么一个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就好。”
木棉咖啡就像是蓝原葺里静待盛开的小花,
静悄悄的置于一个角落,
与世无争的样子和店主沈小鱼的性格相互制宜。
“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地方,坐在窗户边就能看到虞山。”
从店主精心布置的装饰可以看出,她对这个地方的青睐。
小小的店,布置得干净精致,全木质布局,透着温暖的触感。
大大的观景窗户,让室内空间与室外平台分而不隔,
坐在窗前,抬头望去便是苍翠的虞山,
和店外精心打理的花木。
“不仅是咖啡店,更是我的会客厅”,
店主沈小鱼,是个爱好广泛的女生,
热爱户外的她,把这个咖啡店,当作是各种活动的发起点。
店内,还有各种独立设计师的手工作品,
客人可以赏玩,可以相约前来体验参与。
“自由自在,很随心”这是她喜欢的方式,
也是她想带给这座小城市的生活方式。
开一家剧场,兜售故事
藏在山前坊创意街区的凡剧场,
白色简约的店面,温暖舒适的内饰。
在这窗明几净的空间内,孕育产生着大大小小的剧本故事,
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就像它坚守如一的事:守住梦想,恣意绽放。
比起经营,凡剧场更像是工作者们互相成就的地方。
店里的执行导演唐海峰说:
“我们想打造一个独特性的剧场出来。”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他们从剧本的编写、戏剧的表演、舞台的设计……
打造出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沉浸式戏剧。
对于观众来说,这样新奇的表演更能激发好奇心,
还能和演员零距离互动沉浸在情节中。
源于对戏剧的喜爱,
凡剧场已经有了几部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有名气的剧目,
不论是声情并茂的表演、精致的舞美
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都说明了演出的成功。
“希望给年轻人更多接触戏剧的机会。”
唐海峰和创始人范琦以及戏剧伙伴们
希望通过沉浸式戏剧和其他的新奇表演方式
吸引更多人来加入戏剧的大家庭,
不要让这些熠熠生辉的传统表演方式淡出人们的视野。
开一家布艺铺,兜售治愈
九灵犀产业园,位于常熟老城区,
旧时光杂货铺,就隐匿在园内,
仿佛一户寻常人家的后院,不露声色。
阳光透过门窗逐渐照亮了这家小店,
像是要将尘封的技艺照亮。
两排几乎贯穿了房间的架子上摆满了一卷卷的土布,
中间的货架上则摆放着精巧的布艺成品
和窗外明媚的阳光映照出温馨感溜进了人心里。
“取名旧时光就是为了给人温暖的感觉。”
相较于木制品、铁制品等其他材质的物件,
布制品更给人温暖柔软的感觉。
店主吴芳对每一块布都像是珍品般的爱惜,
“土布我觉得是很宝贵的财富,
也是一个非遗项目,希望能传承下去。”
她的这份美好寄予融进了她制作的每一个布艺手工作品中:
玩偶、纸盒、钱包……希望它们能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让更多人爱上布艺品。
“做做手工,能够静心。”
店主吴芳说,很多工作繁忙的顾客,
很享受来店里做手工的惬意时光。
短暂的时间,可以忘却生活的琐事,治愈工作的疲惫。
过去的传统手工艺虽然不再是时代的潮流,
却和其本身一样让时光都缓缓流淌,
正如它的名字旧时光,温暖着每一个踏进店门的心。
开一家小店,贩卖所有与温暖和美好有关的东西。
听着每一位过往人们的故事,做一个温暖且浪漫的人。
在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这些小而有趣的小店折射出店主不同的人生阅历和性格,
都像平淡日子里闪耀的光,给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
审核 | 朱敏敏、徐红艳
发布人 | 金铃
排版 | 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