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非遗 | 一砚一风物,一石一情怀_资讯_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首页 > 资讯 > 度假区动态
咨询电话:0512-52220030  投诉电话:0512-52986701  救援电话:0512-52852466
度假区动态
虞城·非遗 | 一砚一风物,一石一情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8

图片


非遗·虞山赭石砚

Yu Shan Zhe Shi Yan


图片


文房四宝,“四宝”砚为首。

砚台,质地坚硬,纹理细润,造型优美,

一方置室,便雅气四溢,深得收藏者青睐。


虞山有一方特殊的砚台,因其为赭色,

虞城人称之为赭石砚,除天下四大名砚外,

尚有三十二名砚之目,虞山赭石砚赫然在目。


虞山赭石砚有着研磨自己,

增辉翰墨丹青“殒身不恤”的品质,

正所谓“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




01

沉静风雅展情怀


图片


明代前,赭石砚称龙血石,

后人称赭石,即虞山赭石砚。


《芥子园画传》记载:“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

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

黄公望独创的浅降山水独领风骚,

这“浅降色”就是以赭石取色。

黄公望以浅降山水法绘制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富春山居图》,他也影响了中国美术数百年。


常熟明代出过一位名叫张寅(字省卿)的琢砚工艺家,

清末常熟沈石友藏有他的“魁星砚”,

旁有“虞山东村张寅”题记,并有“省卿氏”图章。


清末民初的砚石大师沈石友的《沈氏砚林》是砚谱中的魁首,所藏158方精品砚,是历代名人日用之物。

他与吴昌硕、赵古泥联手制砚,

吴昌硕设计造型,沈石友题款,

赵古泥雕刻,真是砚中三绝。


民国到解放初期常熟王市人陈端友被称作

近代琢砚第一大师,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章法,

融进刻砚艺术,在制砚技艺上有很高造诣,

一生制砚50余方,有一方竟雕凿了十余年,

慢工出细活,作品无一不是天下极品。

其中主要作品由上海博物院收藏。




02

精湛技艺显功底


图片

虞山赭石砚传承人宗洪兴


家住虞山西麓的宗洪兴生于石匠世家,

传承了石刻手艺,

他早年为了提高石刻技艺向郑济炎先生学习绘画。

如今宗洪兴的赭石砚工作室

就设在虞山脚下的黄公望纪念馆内。


图片


宗洪兴锲而不舍地在刻砚天地里勤奋耕耘,

至今已刻制端砚、歙砚和“龙血砚”30余方,

特别是就地取材刻制的“龙血砚”,

不仅用材独特,而且继承了常熟刻砚名家的艺风,

雕刻精细,形态生动,深得专家、学者赞赏,

堪称虞山“龙血砚”一代传人。


图片


制作砚台先要找到形状和材质都合适的赭石,

材料应不疏不硬,太坚硬,磨不出颜色;

太疏松,砚台又不易成形,需硬度2.0左右的最佳


图片


打坯后进行草图的绘制,接着进行雕刻,

在雕刻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重新绘制图案。


图片


为了让砚台更加精美圆润,

宗洪兴采用水磨法进行打磨,

耗费至少几天的时间,

最终磨出的砚台呈现出“孩儿脸,美人肤”的质感。


图片



宗洪兴凭着一颗匠心,传承着这项工艺,

已刻制数百方大小不一的赭石砚,

其中最大的“龙云血砚”,

有55厘米长,42厘米宽,60公斤重。 


图片



03

匠心传承出精品


图片


2004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宗洪兴尽情探索虞山赭石砚的雕刻技艺。

由于宗洪兴琢砚用材独特,

而且继承了常熟刻砚名家的艺术风韵,

雕刻精细,形态生动,深得专家、学者赞赏,

被誉为虞山“龙血砚”一代传人。


2012年,虞山赭石刻砚技艺被列为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2014年,宗洪兴被认定为

虞山赭石砚制作技艺常熟市非遗传承人。


图片


2015年,被评为常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图片


2017年,被评为苏州市高技能大师。


图片



宗洪兴生为了能够把刻砚技艺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将设在黄公望纪念馆内的制砚工作室免费对外开放,

参观者不仅能观赏到虞山赭石刻砚,

还能在工作台前观看宗老师制作的过程。


如今,在宗洪兴的努力下,

已有两位徒弟跟着他学习制砚,

而宗洪兴最想看到的是将

虞山赭石刻砚的技艺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

让更多的人了解虞山文化,

感受虞城的古韵今风。



物展其志,砚如其人。

从学习石雕书,到制作赭石砚,传承也好,

创新也罢,悟在其中,厚德载物。

虞山赭石砚,体重而轻,质刚而柔;

湿润如玉,墨峦浮艳;赭色不变质,数日不干涸。

真是一砚一风物,一石一情怀。



图片图片图片


  - END-  


拟稿人 | 殷丽琴、张淑方

审核 | 金雪庆、徐红艳

发布人 | 周静

文字、排版 | 周静

图片 | 《常熟日报》、常来常熟、V纪录


声明:

本文由【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原创或整理编辑。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公益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邮箱:243851375@qq.com我们将及时审核、更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