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常熟花边
Chang Shu Hua Bian
常熟花边作为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曾荣获国家金质奖,享誉国内外市场。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
它以雕绣技法见长,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它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上个世纪中叶,曾是常熟姑娘嫁妆里的必备品。
01
常熟花边·历史悠长
1917年,花边绣花技艺传入常熟,最早由浒浦农村妇女季根仙带回常熟,
她经亲戚介绍向上海天主教堂的外国修女学习刺绣花边技能。
到了1921年,浒浦、碧溪一带的花边店就有20家;
1922年左右,大义妇女赵倪氏也从上海学会了不用面料绣花的万缕丝花边工艺,带回家乡传授,随后在常熟西乡一带传开。
常熟花边制作初步形成规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常熟全市乡镇都有花边发放站,绣娘队伍达到16万人,母女传习、姐妹同学、妯娌互教、姑嫂相授,
绣花边的场景成为一幅常熟特有的人文风情画,深深印刻进了几代常熟人的记忆里。
绣花边也成为当时农业劳动收入以外的一笔最大收入,支撑着当时常熟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952年,常熟花边厂建立,成为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重点企业,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抽纱花边生产企业之一。
花边厂“A字牌”花边远销欧洲,是我国最早的世界知名商标之一。
常熟花边厂还曾为毛主席纪念堂制作窗帘、人民大会堂制作沙发披和窗帘,首都国际机场的窗帘和钓鱼台国宾馆的沙发装饰等也均出自于常熟花边。
2006年“常熟花边”也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作为日用品,手工花边三四千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人们的接受范围,
机械化的生产让手工花边走到了穷头末路,2014年常熟花边厂宣告退出市场。
02
常熟花边·技艺独特
与其他江南刺绣不同,常熟花边不用放在绷架上,直接捏在手里就能绣,雕绣结合,扣贴相配,精工细巧,素雅大方。
不同层次的针法、雕空、洗白、熨烫之后,花边的灵气就在空中飘起来了。
常熟花边植根江南水乡灵秀宝地,发扬传统刺绣与编结文化,包容了欧洲民间抽纱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色。
经过近百年数代人的丰富和传承,已有60多种不同的针法和8000多种不同图案的留存。
在艺术欣赏、技艺交流、民俗学探索、学术研究以及生活实用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常熟花边以手捏雕绣著称,有雕绣花边、抽丝花边、贴布花边、万缕丝花边、菲力花边等品种,随着花边薄型材料的出现,
常熟花边又发展出珠针贴布花边、撮花花边、涤棉烧花花边、曲带花边、钩针花边等等创新品种。
常熟花边以精巧的手工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图案,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和加强主题,使图案形成明暗对比,具有立体感。
如描绘花卉纹样的“包针”、“游茎”、“打子”等针法,还能达到微微隆起的“浮雕”效果,“浮雕”与“镂雕”相融合,使常熟花边别具一格,遐迩闻名。
03
常熟花边·传承发展
在梅雨季的清晨,我来到翠木环绕的宝岩景区,有幸采访到了常熟花边传承人张金华。
“一根绣花针,绣了大半辈子。”张老师笑着说。
出生在花边传统产地大义的她,6岁开始跟邻居及姑妈学习花边绣制,
1981年进入常熟花边厂,不久就被选拔担任试样员,对成品花边进行检验,
同时还负责到外发点进行技术传授及辅导。张金华在花边厂参与了35年的花边制作和生产。
随着老一代花边艺人相继退休,张金华成为常熟花边针工技艺试制、实验、传授最优秀的技师,她熟练掌握着万缕丝花边、钩针雕绣等几十种针法。
张金华于2012年获得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2021年被评为苏州市非物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退休后,张老师长期坚持常熟花边制作技艺的公益传承,
分别在实验小学、江苏省常熟中学虞山文化基地、常熟市中学、世联学院、文心书房、西泾岸社区等定期开展传承活动,
并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性非遗项目展示及对外交流活动,不断研发花边文创产品。
2019年7月,常熟花边社在宝岩生态园成立,展陈作品100多件,定期开展传承活动,成为常熟花边唯一的对外宣传窗口。
2020年,常熟花边社荣获2020年度常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今,张老师将常熟花边制作技艺带到各个小学、图书馆等地,开设介绍花边的兴趣讲座,并且制作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玩具,
让传统的花边焕发活力,让更多的“小常熟人”了解花边,喜欢花边。让更多人看到常熟花边的精巧,感受针下生花的魅力。
拟稿人 | 殷丽琴、张淑方
审核 | 金雪庆、徐红艳
发布人 | 周静
文字、排版 | 周静
图片 | 常熟动漫、i常熟、网络、周静
声明:
本文由【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原创或整理编辑。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公益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邮箱:243851375@qq.com我们将及时审核、更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