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的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征集暨推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旨在推荐一批高质量发展的城镇景区,精准找到最向往出游目的地,保障人民群众旅游的体验感、幸福感。常熟虞山文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受邀参会。
经旅游资源、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业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度假区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度假区)创新发展案例”。
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中心区域,地处长三角一体化1小时交通圈内,自然历史资源丰厚,实施一体化组织领导,于2023年1月10日荣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度假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长三角一体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坚持品质旅游发展定位,用好山水城村资源禀赋,全面提升山水生态、历史文化、文旅服务“三个吸引力”,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向品质化突围”,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最美绿色生态旅游胜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苏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进步地区等荣誉称号。
01
山水情深 人文韵长
丰富山水城文旅内涵
度假区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结构完整,具有山水城融合一体的独特格局,涉及8大主类、18个亚类和63个基本类型,共755个资源单体。
虞山,是吴文化第一山、国家首批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6%,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0000个/立方厘米;尚湖,是姜太公垂钓处、首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古城内,则有言子旧宅、方塔园等多处文化古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中国古琴艺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翁氏故居䌽衣堂、燕园、脉望馆),古典园林2处(曾园、赵园),非遗技艺15项(王四桂花酒、虞山绿茶、常熟花边等)。
◎虞山
◎尚湖
◎古城
以历史文化为美丽山水着色,为推动虞山琴派、诗派、画派、印派及民俗节庆等非遗文化在旅游中传承活化,度假区打造了“虞山古琴艺术馆”“湖甸龙舟基地”等近10处非遗基地;组织雅集活动和非遗集市近百场;推出“虞阅非遗之旅”、茶文化体验、花边工艺品等文化体验项目和产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对话,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
◎大湖甸龙舟基地
◎非遗集市
◎茶文化体验
02
基建增能 项目拓展
共筑山水城度假氛围
度假区秉持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基础设施、优化景观风貌、创新文旅项目的理念,精心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为游客们营造安全、舒适、流畅的度假环境。
以项目为抓手,构建起完备的度假服务体系,完成智慧旅游平台、绿道骑行(徒步)驿站、度假区内外标识导视系统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
全要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推动住宿和美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区内有18家酒店,7家民宿,提供10种以上国内外主要菜系,匹配不同客群需求。
◎阅山轩假日休闲酒店
◎尚湖花间府·烟波里
◎虞见·唐宅
◎云游山涧
紧跟露营、徒步等文旅热潮,不断推进微改造工作,完成尚湖环湖直饮水点、装配式厕所、环湖露营休闲区等项目建设;在虞山尚湖古城特色徒步旅游线路周边增设驿站、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创新推出“公益服务+特色服务”运营模式;实施龙殿龙潭区域微改造,打造精致露营项目。通过项目引领与微改造、精提升相结合的策略,不断提升文旅综合效益。
◎环尚湖帐篷搭建休闲区
◎旧房子休憩驿站
◎龙殿龙潭
03
空间聚势 产业融合
焕发山水城文旅魅力
度假区贯彻落实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战略,多元触发,充分发挥空间载体、文旅活动及产品在生态融入提升、文化传承创新、产业带动发展中的作用,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旅业态。
以空间带产业,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场域,吸纳优质主理人,打造南苏院文创空间、两岸书院、凤禧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创艺术空间。
◎南苏院文创空间
◎两岸书院
◎凤禧文化艺术中心
发展城市公园咖啡馆+图书馆模式,七溪流水、望虞台等一批多元化休闲体验空间;促进“虞山人家”农家乐规范提升,培育“虞山人家”特色品牌;整合存量资源,推进山前坊、蓝·原葺森林等文创街区载体旧改更新,引进、集聚、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打造一条环虞山文化创意产业带。
◎望虞台
◎虞山人家农家乐
◎蓝·原葺森林文旅产业园
同时,度假区不断更新文旅场景,打造全天候文旅产品,推动旅游与体育、节庆、演绎等深度融合。“以茶为媒”,推出全民饮茶日和虞山茶文化节;“以体会友”,连续多年组织常熟尚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铁人三项赛等赛事;“以节聚势”,举办尚湖牡丹花会、龙舟赛等系列节庆品牌活动;“夜以继日”,推出塔弄夜巷、方塔夜秀、尚湖遇尚夜宴等夜游产品,全方位开启山水引力模式,吸引人们感受虞式生活。
◎全民饮茶日
◎尚湖半程马拉松
◎尚湖牡丹花会
◎尚湖夜游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接下来度假区将继续严格保护自然和文化空间,提升环境和服务质量,使之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休闲空间,实现空间、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将其打造成为旅游体验收获地、旅游要素集聚区,以较大辐射力吸引并形成长期稳定的目的性消费,构建旅游业态丰富的精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示范区。